银江股份违规定增及财务造假遭监管重罚

*ST银江违规行为遭监管处罚
监管处罚决定
*ST银江(300020.SZ)因一系列违规行为受到监管处罚。浙江证监局披露警示函,指出公司控股股东银江集团、实控人王辉及多名高管存在违规行为,包括签订保底保收益协议、募集资金违规使用、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人员混同等。此外,*ST银江因未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关联担保、年报虚假记载等问题,收到监管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拟被罚2590万元。
定增保底保收益协议问题
*ST银江在2023年定向增发过程中,控股股东银江集团与部分发行对象签署保底保收益协议,王辉个人提供连带担保。法律专业人士认为,此类协议可能无效,责任划分存在争议,实际操作风险较大。过往案例中,有上市公司因此受罚,如天沃科技和金固股份。
年报数据造假与资金占用
监管部门调查发现,*ST银江及子公司在王辉组织下,通过多种方式与控股股东发生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金额近11亿元,未按规定披露。公司还存在未披露关联担保、财务报告虚假记载等问题。
监管措施与罚款
浙江证监局对*ST银江及其控股股东、实控人、时任董事长等10名责任人共计罚款2590万元。此前,公司及王辉已因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定增保底协议的法律风险
定增保底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承诺人赔偿及投资人维权成为争议焦点。法院可能认定此类协议无效,达不到投资人期望。隐瞒保底协议可能构成虚假陈述,面临监管处罚和股民索赔风险。在极端情况下,还可能涉及刑事风险。
资本市场影响
定增保底协议违反证券法“三公”原则,扭曲市场定价,催生估值泡沫,妨碍市场价值发现功能。此类协议加剧中小投资者劣势地位,可能损害其利益。实质上,这是一种对赌安排,失败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
个案责任划分
尽管定增保底协议存在风险,但其影响复杂,个案各有所异。在否定其效力的基础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证据明确定增保底协议双方的责任划分,以实现合理判断。
*ST银江的案例再次提醒市场参与者,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石。监管机构的严格执法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