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回购热潮升温:医药消费板块成新焦点

港股回购潮:市场新常态
回购规模激增
在恒指持续震荡的背景下,港股上市公司掀起了新一轮的回购潮。根据Wind数据,4月初至今,已有115家港股上市公司合计回购了7.79亿股,无论是参与家数还是回购总量,均已超越3月水平。这种“越跌越买”的策略,已成为港股市场的新常态。自2021年恒指开启下行周期以来,港股公司回购规模持续攀升,金额从2021年的382.87亿港元,逐年递增至2024年的2655.13亿港元,四年间增幅接近6倍。
龙头公司主导回购市场
今年以来,龙头公司仍是回购市场的绝对主力。Wind数据显示,仅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和友邦保险三家企业,回购金额就占据全市场总规模的近八成。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除互联网巨头外,医药生物和消费板块也在巨额回购。
回购与市值之比上升
随着大规模的回购持续进行,港股回购与市值之比连续数年大幅上升。若以Wind港股期末市值与期间回购金额估算,两者的比例,已从2021年末的0.09%,提高到2024年末的0.75%以上。这与美股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美股市场的回购风格更倾向于牛市加仓。
结构性特征变化
行业多元化
回购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今年的港股回购潮,也呈现出与往年不同的结构性特征。原本以互联网板块为主的单极格局被打破,2025年,在医药、消费、软件医药等行业领域,上市公司回购开始逐渐活跃。
龙头企业效应加强
今年以来,港股的回购主力军依然是龙头企业。回购额排名前三的公司占据了港股总回购额的近八成份额。龙头企业的股价,今年正在经历“边买边涨”的过程。
回购升温的多因素分析
政策、估值与市场信心
在4月港股市场大幅震荡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为何逆势加大回购?业内人士认为,政策、估值与市场信心共同推动了本轮回购潮。港交所积极推进库存股机制改革,也提升了公司的回购意愿。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等因素冲击下,港股市场后市如何演绎?多数机构仍然相对乐观。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投资价值仍然较高。
机构观点与投资建议
华泰证券分析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恒分析,对等关税扰动发生后,坚定看好港股相对收益表现,原因有三点:产业上,市场中业绩与关税敏感性较高的出口链及中游制造企业市值占比较低;科技企业盈利表现或将持续支持港股行情演绎;外部扰动下,市场或对内需政策存在较大预期。
中国银河证券策略
中国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建议,短期内建议关注贸易依赖度较低以及股息率较高的板块,主要有金融业、能源业、电讯业、公用事业、必需性消费、房地产等行业。中长期仍然看好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消费板块,以及自主可控程度提升的科技板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