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成资金新宠:逾七成权益基金增仓南向资金持续涌入

港股市场投资热潮:资金流入与市场动态
资金流入港股市场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成为全球资金关注的焦点。一季度数据显示,主动权益基金的持仓规模和配置比例双双达到阶段性高点,超过七成的产品加大了对港股的投资力度,部分基金的仓位提升超过两成,最高甚至超过40个百分点。
南向资金持续“扫货”
尽管市场经历了波动,南向资金对港股的购买热情不减,月内净买入额超过1580亿元,刷新年内纪录,显示港股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业内人士认为,即使面临压力,港股市场仍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港股估值中枢预期上行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指出,尽管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港股市场波动可能加大,但政策变化可能已趋于稳定。从中长期来看,预计港股估值中枢将在震荡中上行,科技股可能成为2025年行情的主线。
公募基金加大港股持仓
近年来,随着港股市场的回暖,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加大了对港股的持仓。Wind数据显示,主动权益类基金持有的港股市值持续攀升,今年一季度增加至4658亿元,较去年年底增加26.73%,平均仓位达到25.79%,创五年新高。
明星基金经理的港股布局
多位明星基金经理也加入了加仓港股的行列。例如,景顺长城基金张仲维管理的两只基金均增加了对港股的持仓,广发基金刘格菘执掌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港股仓位提升了22.67个百分点。
港股成为重仓股主力
不少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港股品种占据了重要位置。嘉实策略精选一季度港股持仓比例环比提升了近33个百分点,前十大重仓股中港股数量从1只增加至5只,腾讯控股成为第一大重仓股。
公募基金重仓港股数量增加
一季度,公募基金重仓港股数量增至364只,环比新增25只。在加仓金额前二十大重仓股中,港股标的占据9席,医药生物、电子、银行板块成为资金抢筹的三大重点领域。
回调后的配置价值
二季度,受美国关税政策等因素冲击,港股市场承压,恒生科技指数本月以来累计下跌6.95%。然而,这波调整反而让港股的配置性价比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外资重视中国资产重估
招商基金投研人士表示,在国内科技快速进步的催化效应下,外资仍会重视中国资产重估的机会,港股AI应用端资产的稀缺性尤为突出,整体估值提升的趋势将延续。
结构性机会为主
邢程认为,港股市场接下来可能仍然以结构性机会为主。中国资产重估叙事仍在持续,其持续性取决于市场能否看到国内AI和科技产业不断进展和突破的证据。
企业盈利修复预期
邢程表示,后续市场的进一步上涨空间来自企业盈利的修复甚至进一步上修,企业盈利全面改善的抓手或依赖财政政策的有效发力和信用周期的逆转向上。
海外资金加大对中国资产投资
长城基金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曲少杰指出,在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情况下,海外资金开始关注中国的投资机会,并加大对中国资产的投资规模。港股市场作为过去外资主导的市场,这一次同时受到海内外资金的追捧。
南向资金持续入场
南向资金的持续入场,也表明港股市场的关注度仍未减退。截至4月29日,南向资金本月净买入1581.49亿元,刷新年内新高。至此,南向资金年初至今累计净流入资金达到5694.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近2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