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成投资新宠:逾七成权益基金持续增仓

港股市场投资热潮:资金流向与市场展望
资金流向港股市场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成为全球资金关注的焦点。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的持仓规模和配置比例双双创下阶段性新高,超过七成的产品选择加码港股,其中上百只基金的仓位提升超过两成,部分基金的仓位提升甚至超过40个百分点。这一趋势表明,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热情持续高涨。
南向资金持续“扫货”
尽管市场经历了前期的涨势暂歇,南向资金对港股的“扫货”模式并未停止。月内净买入额超过1580亿元,刷新年内纪录,用真金白银印证了港股的吸引力。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港股市场面临压力,其配置性价比依然存在。
估值中枢预期上行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表示,尽管当前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港股在外部冲击下波动可能加大,但从积极角度来看,政策变化可能已趋于稳定。预计港股估值中枢将在震荡中上行,科技股可能成为2025年行情的主线。
港股仓位创五年新高
近年来,随着港股市场的回暖,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进一步加重了对港股的持仓。数据显示,主动权益类基金持有的港股市值持续攀升,今年一季度再度增加982.53亿元至4658亿元,较去年年底增加26.73%,并达到近三年峰值。配置港股的平均仓位跃升至25.79%,刷新自2020年以来的五年纪录。
明星基金经理加仓港股
多位明星基金经理也纷纷加入加仓港股的行列。例如,景顺长城基金张仲维管理的两只主动权益基金均增加了对港股的持仓,其中景顺长城科技创新的增幅为29%。广发基金刘格菘执掌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港股仓位亦提升了22.67个百分点。
重仓股中港股占据半壁江山
不少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港股品种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例如,嘉实策略精选一季度港股持仓比例环比提升了近33个百分点。在其前十大重仓股中,港股数量从1只增加至5只,其中第一大重仓股已经切换为腾讯控股(00700.HK),占基金净值比达到9.38%。
回调后配置价值凸显
二季度,受美国关税政策等因素冲击,港股市场承压,恒生科技指数本月以来累计下跌6.95%。不过,这波调整反而让港股的配置性价比再度成为市场焦点。业内人士认为,港股市场的吸引力并未因短期波动而褪色。
科技行情带动修复机会
招商基金投研人士表示,在国内科技快速进步的催化效应下,外资仍会重视中国资产重估的机会,而港股AI应用端资产的稀缺性尤为突出,整体估值提升的趋势将延续。在科技行情带动下,港股有望迎来修复机会。
结构性机会为主
邢程对第一财经表示,中国资产重估叙事仍在持续,其持续性取决于市场能否看到国内AI和科技产业不断进展和突破的证据。后续市场的进一步上涨空间来自企业盈利的修复甚至进一步上修,企业盈利全面改善的抓手或依赖财政政策的有效发力和信用周期的逆转向上。
海外资金加大对中国资产的投资
长城基金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曲少杰在一季报分析中指出,在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情况下,海外资金开始关注中国的投资机会,并加大对中国资产的投资规模。港股市场作为过去外资主导的市场,这一次同时受到海内外资金的追捧,中国优质资产价值被严重低估的情况有所改善。
南向资金持续入场
南向资金的持续入场也表明港股市场的关注度仍未减退。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南向资金本月净买入1581.49亿元,刷新年内新高。至此,南向资金年初至今累计净流入资金达到5694.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近2倍。
